贵州省农技总站赴云南考察多年生稻的报告

作者:果博 日期:

 

贵州省农技总站赴云南考察多年生稻的报告

 

多年生稻技术是利用长雄野生稻发达的地下茎培育的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种植1次,连续收获5-10年,期间免除购买种子、育秧、犁田耙田、插秧等生产环节,可以实现节本增效,是一种绿色、轻简化、可持续的稻作生产方式。该技术研究具有理论原创性,处世界领先水平,多年生稻品种Pr23已通过云南省审定。目前该技术在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进行了试验示范,各地均取得了试验的阶段性成果。我省2017-2019年在从江、黎平、兴义、思南、望谟开展了试验示范,黎平县试验表明在合理的措施下可以越冬,第二年正常生长并保证一定的产量水平,兴义市试验表明多年生稻作为一季中稻可实现大面积生产亩产600公斤的较高水平。

深入了解、学习多年生稻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措施,20191216-19日省农技总站组织重点州、县级农技干部、相关企业赴云南考察多年生稻,特邀厅种植业处、种子站相关人员参与此次考察,考察组共12人,由省农技总站冯泽蔚站长带队。

考察组一行首先考察了位于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实施的多年生稻示范及推广应用项目,该项目示范片137亩,选用了Pr107品种,目前示范片水稻为当年的第三季,已进入黄熟期,从田间长势看亩产200公斤左右。据项目实施负责人介绍,该示范片第一季水稻平均亩产600公斤,第二季平均亩产400公斤,加上第三季200公斤,可实现年亩产量1200公斤的年总产量。通过考察组与相关多年生稻技术人员交流,多年生稻利用第二年第一季早发优势,采取更为合理的管理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季较为稳定的产量,年亩产量还有增加的潜力。

考察组一行考察了勐海县海拔1200米的多年生稻示范片,该示范片展示了Pr23Pr24Pr25Pr101Pr107等多个多年生稻品种,其中Pr232015年春种植,目前为止在4年时间已收获了8季水稻,亩年产量均为1000公斤左右,第一季亩产量400公斤,第二季亩产量600公斤,连续4年基本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示范片的多年生稻有效节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投入,按当地年均两季水稻种植方式计算,亩均减少人工投入6-7个,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保持较高的单产水平,因示范片的示范带动作用,当地稻农已兴起了种植多年生稻的热潮,其中一个大户已将200余亩稻田全部种上了多年生稻品种。

随后考察了云南大学-曼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该基地面积50亩,海拔1140米,年平均气温18.4℃,年降雨量1201.9毫米,由勐遮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勐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大学共建,主要承接云南大学农学院的教学科研田间试验工作,开展多年生稻遗传改良、生理与栽培、耕作制度、长期定位、生产试验示范、云南优质稻品种展示等相关工作。

最后考察组考察了云南大学多年生稻育种基地,云南大学农学院胡凤益院长介绍了多年生稻的选育历程,并展示了多年生稻的选育各代试验材料。

通过考察,考察组认为多年生稻可在我省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适宜的区域采用多年生产方式推广应用,在一般稻区按一季中稻生产。下一步,计划在不同生态区开展多年生稻试验示范,重点攻克多年生稻越冬技术与多年生稻+技术,同时开展多年生稻适宜本地化的优质品种选育工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云南大学农学院胡凤益院长、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道金荣站长等相关干部陪同考察,同期考察的还有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宾士友站长、李明灌副站长带队的广西省相关市、县农技干部十余人。

 

 联系人 :苏向军 15508837477  公司地址:河南省信阳市上天梯红光工业园
CopyRight © 2019 Copyright © 2002-2019 果博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豫ICP备10203156号-1